HOME
INTRODUCTION
NEWS
RESEARCH
POPULARIZATION
DECISION MAKING
LEARNING
AWARDS
ACTIVITIES
DOWNLOAD
今年7月初,賽迪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18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,昆山以GDP總量3520億元位列第一,這是昆山第13年列百強縣第一。然而當時針撥回40年前,昆山卻是蘇州下轄縣市中排名墊底的“小六子”。40年,昆山如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農業縣逆襲為全國百強縣之首,并連續保持13年而巋然不動?其背后的秘密就在于一條傳奇的“昆山之路”。這條路是昆山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,敢于解放思想,闖出來的一條艱苦創業、勇于創新、爭先創優之路,而這股闖勁,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。
這是一條闖出來的艱苦創業之路。上世紀80年代,昆山經濟實力位列蘇州最末,被稱為“小六子”,但不認輸的昆山人善于解放思想,“不等、不靠、不要”艱苦創業,自費創建開發區,依托緊鄰上海的地理優勢,借助外力大力發展鄉鎮工業,實現了“農轉工”的歷史跨越,發展成績在14個國家級開發區中位列第三。有為則有位,1992年8月22日,昆山自費開發區獲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。1988年7月26日《人民日報》頭版曾刊登《自費開發——記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》文章并配發《“昆山之路”三評》,對昆山創業之路給予了充分肯定。
這是一條闖出來的勇于創新之路。伴隨昆山創業之路的持續創新,在昆山我們看到多個“全國第一”,“全國第一個(唯一)自費開發區”“全國第一個封關運作的出口加工區”“全國第一家縣級市的臺商協會”“全國第一家縣級留學生創業園”……一路上,昆山人“敢想、敢當、敢為”,自下而上、敢為人先,不斷地開拓進取。創新自費建開發區,沒錢,借雞生蛋,銀行借自己籌;沒條件,上海請來“周末工程師”。創新籌建出口加工區,并成功地推動了國家八大部委共同運作。憑借出口加工區優勢,大規模引入臺灣IT企業,以至于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,全球筆記本電腦每三臺就有一臺出自昆山,“滬寧高速堵一堵,全球筆記本電腦銷售抖一抖”。
這是一條闖出來的爭先創優之路。昆山創業創新之路始終以“先”和“優”為目標,由低轉高、由大轉強,不斷優化產業結構,加快轉型升級,增強自主創新能力。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后,昆山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,率先探索創新發展,聚焦新科技新產業,從維信諾、龍騰光電到小核酸和智能制造等支柱產業,成功實現從“昆山加工”“昆山制造”到“昆山智造”“昆山創造”,從“世界加工廠”到“世界辦公室”的轉型,并榮膺“中國經濟轉型示范城市”,不斷推動昆山由小變大,從弱到強。
回顧歷史,“昆山之路”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。展望未來,傳承弘揚好“昆山之路”的干事創業精氣神,對我們實現創新性、探索性、引領性發展,繼續保持全省排頭兵和先行軍地位,仍然具有重要意義。
一是要進一步弘揚善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,引領創新發展。思想是行動的先導,沒有思想的大解放,就不可能有發展路上的大突圍。今天,我們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,進入了發展的關鍵階段,處在了跨越關口的關鍵節點,面對發展瓶頸,我們要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和統一思想來引領、推進高質量發展。要提高政治站位,牢固樹立“四個意識”,真正把思想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,堅持對標新思想解放思想,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審視我們的觀念,檢驗我們的行動,堅決破除一切與新思想不適應不符合的思想桎梏,自覺圍繞新思想對標、定向,尤其要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發展作出的重要指示,從新思想中找思路、找方法,在新思想指引下去創造、去突破。
二是要進一步弘揚爭先進位干事創業的闖勁,助推高質量發展。“昆山之路”的成功就在其永不言輸、爭先進位的精神,要做就做最好的志氣。今天,蘇州的發展雖然走在全省前列,但對照全國先進目標上海、深圳等地,我們在資產規模與質量、市場化程度、創新發展能力、資源整合力度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差距,缺少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企業、大集團,缺少行業“單打冠軍”、地標性、領軍型企業,大而不強、多而不優、新而不特。面對差距,我們還是要拿出當年開創“昆山之路”的那敢闖敢干的勇氣,弘揚不服輸勇于追的豪情壯志,深入推進蘇州“十二項三年行動計劃”,加快科技創新,抓好試點示范,推進融合發展,助推發展高質量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面對新時代,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進一步傳承弘揚好“昆山之路”的精氣神,以時不我待、只爭朝夕的精神,繼續解放思想,艱苦創業、勇于創新、爭先創優,推動蘇州經濟高質量、社會高品位、人民生活高水平,為蘇州勇當“兩個標桿”,建設“四個名城”作貢獻。
來源:劉建芳